English Version
展览
苦夏难熬,展厅纳凉

原创: 中国摄影 中国摄影杂志 7月23日



摄影离不开交流,观看艺术展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好途径。为此,我们精选了北京、上海、深圳、连州、成都、武汉、香港、纽约、伦敦、柏林、巴黎等地近期值得关注的21个展览:


中国本色

布鲁诺·巴贝摄影作品展

时间:2019.7.18-7.28

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7号厅




天安门的破晓时分,北京,1973  布鲁诺·巴贝


  2019年适逢中法建交55周年,“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中国本色——布鲁诺·巴贝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50余幅布鲁诺·巴贝于20世纪70-80年代访问中国时拍摄的摄影作品,观众通过他的镜头可窥见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作品记录了巴贝遍布北京、上海、重庆、四川、广西、江苏等地的中国足迹。

  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是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任玛格南图片社全球主席。布鲁诺·巴贝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源于1973年跟随法国时任总统蓬皮杜访华,他在中国按下的第一次快门便同时代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位来自红、白、蓝之国的摄影家,同样也在中国发现了百业初兴热情的红、理想主义纯粹的白、集体记忆怀旧的蓝。


生命之歌

左红摄影作品展

时间:2019.8.2-8.9

地点:北京·中国摄影画廊

(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67号隆基大厦南楼5层)




《生命之歌》系列,冰岛 左红


  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主办的生命之歌——左红作品展暨同名画册首发活动,将于2019年8月2日14时在中国摄影画廊举办。

  左红长期致力于风光摄影,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曾获TIPF多伦多国际摄影大赛“杰出国际摄影师”勋章;多次获得美国摄影协会PSA摄影比赛各类奖项,作品多次入选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赛;凭《生命之歌》系列作品获第十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中国优秀摄影师”奖。在生死面前,她用影像谱写了自己的生命之歌,希望以此鼓励更多的人也能通过摄影艺术唱响各自的生命之歌


荒木经惟·花幽

时间:2019.7.5-9.9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




“花灵”系列,“日本和纸”  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花幽”展览由本尾久子策划,集中展示了荒木经惟从1990年至2019年,三十年间拍摄的各类以“花”为主题的经典作品,包括 “花人生”、“花曲”、“千禧年之花”、“花与JAMORINSKY”、“色情花”、“花小说”、“花灵”、“POLART”、“绘卷·花幽”九个系列,共计500余张作品,其中“绘卷·花幽”是专为本次展览创作的8.8m长卷。这是日本著名艺术家荒木经惟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花”主题摄影展。展览名“花幽”取自荒木经惟为本次展览亲自题写的日本书道。


莱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
时间:2019.7.10-8.25

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建筑》系列,法国巴黎“不眠之夜”,2004  莱安德罗·埃利希


  作为近年来享誉国际并备受关注的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莱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Leandro Erlich: The Confines of the Great Void)”,这也是这位阿根廷籍艺术家目前体量最大的个人展览。展览展出艺术家横跨25年创作历程的19件大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更是首次在中国展出。本次展览是继艺术家于2015年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和2017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个展后的又一重要个人展览。

 

异卵共生

两岸青年摄影师交流实录

时间:2019.7.13-8.14

地点:北京·所见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郎园VINTAGE 9号楼103)




《漂流》系列  吴昭晨


  7月10日,北京所见画廊(Visible Gallery)正式运营,首展 “异卵共生——两岸青年摄影师交流实录”(Dizygotic Intergrowth – Cross-Strait Young Photographers Exhibition)于7月13日开幕。展览由青年艺术家高明昔与出品人王怡联合发起,是探讨社会、地域、民族及人类个体间差异性问题的综合艺术项目。内容包括巡回展览、出版物、研讨分享等。项目的第一期共邀请来自大陆与台湾的14位艺术家,分享与探讨两岸年轻创作者在相同血脉历史及不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异同创作观。参与艺术家有荷兰Foam Talent摄影奖、三影堂摄影奖、阿尔勒国际摄影节(Arles International Photo Festival)等国内外重要奖项及参展经历。


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双个展

时间:2019.6.22-8.18

地点: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轻轻的推门而进, 或站在原地,影像截帧,2013  杨福东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每年暑期都会举办一场中外艺术家并列的双个展,今年所推出的是中国艺术家杨福东与意大利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Giocanni Ozzola)的展览,两个展览都以影像为媒介,互为独立,同步呈现。本次是杨福东首件在海外创作完成的多屏影像装置——“轻轻地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的国内首展,杨福东曾在2016年复星艺术中心开幕展上呈现作品“20”,此次,杨福东再次带来充满其个人风格的电影及录像装置作品。艺术家通过在特定时空截取的影像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展现人类在面对神秘与未知时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反思。乔瓦尼·欧祖拉是 一位意大利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涉猎多门学科,形式包括摄影、雕塑和视频装置,他的作品体现了对建筑、时间、能量、光和自然的思考,从对建筑空间的视觉层面挖掘其蕴含于内部的认知和体验,在对光与色的处理上具有鲜明的美学特点。


炎夏之爱

时间:2019.6.8-8.9

地点:上海·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




我的移动照相馆,2012 马良


  《炎夏之爱》是一场以爱情为主题的展览,呈现了刘香成、马良、奥利维亚·马丁-麦奎尔(Olivia Martin-McGuire)和戴建勇四位摄影师的四个系列项目:《春天的爱》、《我的移动照相馆》、《中国式爱情》与《朱凤娟2008-2015》。展览中的四位摄影师分别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解读了中国人如何表达爱,我们得以从这些照片中窥见求爱、婚姻、友情、亲情等关于爱的种种情绪表达。此外,展览还包含了SCoP发起的“关于我爱你”作品公开征集的获选作品,呈现了新生代摄影师镜头下所爱之人的肖像,该征集活动在展览期间将面向观展观众持续进行。


半露/Half exposed

时间:2019.7.13-8.13

地点:上海·FA河畔艺术空间

(上海市静安区恒丰路610号金岸610)




《边角料》系列  周仰


  本次展览由甘莹莹策划,展出周仰、李威娜、江帆和甘莹莹四位摄影师的作品。钟意拍摄遗产保护议题的周仰拍摄的《边角料》拾取了那些拥挤的弄堂内外的边边角角,拼凑的上海未必完整,但其温情和细腻可见一斑;李威娜的《梦什么梦;梦不是梦》是来自她在各地旅游期间用塑料相机holga拍摄的似梦一般摇晃而模糊的景象,多重曝光与霓虹灯留下来的轨迹让一切看起来更加超现实;江帆的《归鞍》是他从商业摄影师身份走向独立创作的新起点,他镜头下的舞者姿态翩然,神情自若,多重曝光更添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甘莹莹在这次展览中选择了来自《我们终将失去的地方》系列的四幅作品,斑驳的霉点仿佛逐渐将在现实意义中即将消失的建筑溶解,拖入混沌之中。


“视觉的东方隐喻”摄影收藏展

时间:2019.7.6-8.31

地点:上海·ALTER GALLERY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937号三楼3-7)



《一个和三十个工人》 系列,1995-1996  庄辉


  本次摄影收藏展展出艺术家荒木经惟、杉本博司、细江英公、王晋、荣荣、张洹、庄辉的经典代表作品。这是一次视觉隐喻的东方聚会,符号的指向尽管暧昧,却又不乏值得玩味的空间。六位视觉艺术家的藏品处处渗入东方审美的意趣,却又或多或少摇曳出西方话语的影子。在本质上,艺术家们通过对视觉元素的选择、组织和控制所实现的,都是在探索一种文化生存意象,以及与西方单一价值观不同的文明结局。或者说,艺术家的表达话语,无一不是通过东方隐喻,实现终极主题的暗示。


肖全:最初的面孔

时间:2019.7.10-8.10

地点:深圳·福田区1979文化生活新天地B7铺





作家三毛,四川成都,1990  肖全


  肖全拍摄的《我们这一代》,是对20世纪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遍访散落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等,像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本次展览精选《我们这一代》经典作品,让我们走进那一张张最初的面孔。


“海上丝路与世界文明”影像展
时间:2019.6.15-8.30

地点: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





广州城全景 晚清


  展览以“海上丝路与世界文明”为题,透过200余张摄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期的历史影像,呈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的人物群像、生活百态、人文建筑、自然风光等。其中,所涉及的国家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缅甸、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印度、土耳其、叙利亚、希腊、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巴西等。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把世界不同的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整个人类文明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邓丽雯:被遗忘的……
时间:2019.8.4-8.17

地点:深圳·TNT当代艺术空间




《被遗忘的土地》系列  邓丽雯


  本次展览主要由摄影师邓丽雯的三个系列作品构成:《被遗忘的土地》《另一面》《混沌的记忆》。《被遗忘的土地》作为本次展览的重点作品呈现,围绕故乡的人、居住环境、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农村的医疗教育资源的缺失等方面探讨城市化进程中故乡被遗忘。邓丽雯出生于湖南,求学于广州。然而近几年返乡探亲的经历让她的内心蒙受震撼和伤痛——偌大的村子只有四位独居的老人是常驻人员,她们已经临近耄耋之年,失去了老伴,缺少陪伴,孤独等待着消陨于这方养育她们的土地。大多数的房屋因为闲置而丧失了生机,唯一的一所小学已经破烂不堪。留守儿童们结伴在乡间野蛮生长,除了天真的无知的笑容,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要面临什么。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
时间:2019.5.1-8.11

地点:连州·连州摄影博物馆




你好!你好!,1986  彼得·克纳普

© Peter Knapp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MP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的四个展览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摄影内外的时空交织。展览“连州影像记忆:1965-1985”的作品源自连州摄影博物馆于筹备阶段得到的一批当地老摄影家的珍贵老照片,它们成为连州摄影博物馆的第一批重要收藏。本次展览是连州摄影博物馆对自身所在地的一次影像梳理,并期望以摄影为媒介与本地居民共同回顾连州的历史。同样是民间影像,展览“私物招领”呈现的是14组照片,来自摄影收藏家让-马里·多纳特(Jean-Marie Donat)的收藏。30多年来他从世界各地收集了40多万张照片原件,这些难以追溯语境的图像在连州摄影博物馆的空间中相遇、并置,由此产生了新的关联。林舒的个展“塔”通过大量古塔影像的呈现,完成了用摄影对中国传统艺 术的探寻。展览“无限的蓝”展示的是彼得·克纳普(Peter Knapp)作品的复制品,出生于瑞士的摄影师常被视作天空艺术运动的参与者,并与新现实主义流派关系密切。他经常会对作品进行涂改、刮痕、粘合和重组等处理,充满了神秘主义、单色彩和蒙太奇风格。


杨麾&王争平:故乡,很远,很近······
时间:2019.6.13-8.31

地点:成都·新视觉影像艺术中心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系列 王争平

 

  展览由那日松策划。杨麾与王争平两位摄影家,一南一北,一个用影像记录嘉陵江畔的家乡人民,一个用镜头书写故乡草原的苍凉壮美。

  杨麾是四川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成熟老练,沉稳时如静静的嘉陵江,强烈时就像四川乡村热闹的集市,洋溢着乡土的气息,那一张张黑白照片仿佛会说话,却带着浓浓的川音。本次展览,他以近50余幅作品再现了颇具嘉陵江地域特色的乡土与人情。

  王争平来自内蒙古,被称为“草原影像诗人”,他的作品意境深远,构图大胆,黑白色调,影像的诗意像草原的烈酒,或浓烈或灰暗,有很强的象征性和文学性。本次展览展出了王争平《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中的60幅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展现了草原的美丽和壮阔,也用一种具有忧郁气质的镜头语言向我们讲述着草原环境改变。


别样“纪实”:王庆松作品展

时间:2019.5.24-8.24

地点:武汉·合美术馆




老栗夜宴图(局部),2000 王庆松


  展览展出了王庆松1998年以来所创作的31件作品,其中包括了曾在苏富比拍出高价的《跟我学》《老栗夜宴图》等代表作品,还包括2018年创作的《迎宾路》《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新作。王庆松的这些作品拍摄前都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布景,荒诞却又合乎逻辑的摆拍,蕴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概括、提炼和思考。


从巴黎走到威尼斯

维利·罗尼的摄影之旅

时间:2019.5.31-8.25

地点:香港·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巴黎男孩,1952 维利·罗尼


  维利·罗尼( Willy Ronis,1910-2009) 是20世纪法国摄影的关键人物,也是美国《生活》杂志的第一个法国摄影记者。从1930年至2000年,他始终穿梭于巴黎或法国南部纵横交错的街道,捕捉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1951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法国摄影师五人展,包括维利·罗尼、卡蒂埃- 布列松、布拉塞、杜瓦诺和伊齐斯,罗尼的摄影作品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本次展出作品从罗尼遗留下来数量庞大的作品中精心挑选,部分重点照片配有罗尼亲撰的评论,或援引他自1985年起出版的六本摄影集内的文字。


阿波罗的缪斯:摄影时代的月球
时间:2019.7.3-9.22

地点: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月亮,达盖尔银版摄影法,1840  约翰·威廉·德雷珀


  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实现登上月球,全球有5亿人观看了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后传回的第一批影像,从而扩大了人类视野的边界。为纪念阿波罗11号(Apollo 11)登月50周年,本次展览将展出170余幅照片,回顾了自19世纪起,人们利用摄影术对月球形象的视觉呈现。展品中包括两张新发现的银版照片,它们拍摄于1840年代,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月球照片。其他展品还包括1902年法国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Voyage dans la Lune)的剧照,以及历次阿波罗任务中保留下来的图像。展品涵盖了从早期的银版摄影照片到当代时期的视频艺术等多种形式,辅以油画、版画、电影、天文仪器和太空摄像机等多样化展示,以此向人类对地外世界勇敢探索的标志性事件致敬。


内在张力——梅普尔索普在当下

时间:2019.1.25-7.10(第一部分)

2019.7.24-2020.1.5(第二部分)

地点: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Guggenheim Museum)




肯·穆迪和罗伯特·舍曼,1984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1989年3月9日,美国著名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horpe)逝世,为纪念他逝世30周年,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正在呈现“内在张力:梅普尔索普在当下”大型收藏展,回顾了艺术家独一无二的艺术贡献。展览分上、下两部分展开,延续时间长达一年。作为20世纪晚期最为重要的美国艺术家之一,梅普尔索普的作品画面大胆,挑战社会常规,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展览第一部分呈现了梅普尔索普绚丽而短暂的艺术生涯,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70年至1988年。第二部分展览深入讨论艺术家作品在其逝世后的30年时间内提出的复杂问题和影响。除了梅普尔索普的部分摄影作品之外,展览还展出了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直接借鉴了梅普尔索普的创作方式,或与梅普尔索普实践的艺术形式层面及社会意义层面产生了共鸣。


辛迪·舍曼摄影回顾展
时间:2019.6.27-9.15

地点:英国伦敦·英国国家肖像馆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无名电影剧照 第15号,明胶银盐照片,1978  辛迪·舍曼


  美国当代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大型个人回顾展在英国国家肖像馆举行。这是辛迪·舍曼首次在英国举办大型个人回顾展,展出摄影作品约150张,展品来自全球公共与私人收藏机构,对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品进行了集中呈现,部分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无名 电影剧照》(Und Film Stills)系列,包括了69张黑白肖像照片,该系列作品确立了辛迪·舍曼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此后,她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辛迪·舍曼今年已经65岁了,但在她持续多年的创作中,似乎并没有为时间和自然的衰老所局限,本次展览再一次体现出这位女性艺术家对其个人形象艺术化的高度可塑性。辛迪·舍曼正在不可避免地逐年老去,但她在作品中所延展出的多样化身份,将会随着时间推移体现出更为深层的社会内涵。


奥地利女性摄影师埃尔菲·塞莫坦作品展
时间:2019.6.8-9.8

地点:德国柏林·C/O柏林基金会

(C/O Berlin Foundation)




《古神庙》系列,希腊雅典,1842 吉罗尔·德·普朗吉


  奥地利女性摄影师埃尔菲·塞莫坦(Elfie Semotan,1941-)曾是一名活跃在巴黎的模特,1960年代在加拿大摄影师约翰·库克(John Cook)的帮助下开启摄影师生涯。她擅长以独特视角与构图拍摄,让摄影作品充满故事性或艺术性。凭借她对摄影的天赋以及她的模特经历,埃尔菲·塞莫坦曾为多家时尚杂志拍摄照片。

  作为首批达盖尔法的实践者之一,普朗吉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获得太多的关注。而正是他以摄影为工具进行的考古实地工作,实现了考古学与摄影记录在彼时的全新结合。这次展览是美国第一次以普朗吉为主角的展览,展出了其120多幅摄影作品,以及他的水彩画、油画、平版印刷出版物和手稿等资料。


黑线:欧洲摄影博物馆馆藏作品展
时间:2019.6.5-8.25

地点:法国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MEP)




蒙古西伯利亚,2008  克劳迪·斯鲁本


  本次名为《黑线》(Fil Noir)的群展与同步展开的亨利·韦塞尔(Henry Wessel)的个展相对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了一些欧洲摄影博物馆中从未公开展示过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出自近50位摄影名家之手,展览对这些作品与电影风格之间的关联展开探讨。

  参展摄影师中,维吉(Weegee)用近距离闪光灯方式拍摄了大量凶案现场,黑色电影风格(le genre du film noir)从他的照片中汲取了养分,同时又激发了其他艺术家的灵感,比如本次展览呈现的拉里·克拉克、李斯·克林姆和拉尔夫·吉布森的作品。

  其他风格的摄影作品丰富了此次展览的主题,布拉塞的摄影使人想起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罗伯特·弗兰克的作品能与公路电影相关联,而李·弗里德兰德、加里·维诺格兰德等的街头摄影场 景则呼应着美国流行电影中呈现的街头文化。



上一条:从来没有一次风光影展,如此直击心灵 下一条:《极致之美》和《生命之歌》双个展再现丽水摄影节